2019.09.24

展评 | 介绍两位艺术家:高润生,林羽龙 Introducing two artists: Gao Runsheng, Lin Yulong

简单的概括,他对人性的看法,就是将精神置于自然世界
 
——弗洛伊德思想

 

在3画廊于2019年夏季,在青年艺术家个展:附着物——李慕华个展(6月22日-8月24日)之后,又连续推出了两位青年艺术家个展:试探-复制的失败——高润生个展(8月24日-9月14日,延期至9月22日);弦——林羽龙个展(8月31日-11月2日,展览中)。总的来说,可以用“建构式抽象”这一风格来概括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共性。我在《介绍艺术家李慕华》一文里,有较为详尽的解读,本文着重介绍高润生,林羽龙
 
 

毕业于清华美院玻璃系本科,及央美壁画系研究生的北京男孩高润生,有着极为高超的绘画手艺和近于神经质的敏感,细腻的情绪和感受世界的方式,他总是彬彬有礼,有着维特根斯坦风格的克己,让人一看就难以忘怀。他的超写实镜面绘画城市系列,作为他进入当代绘画的成功的标志,并被人誉为城市绘画大师,其实,他真是太年轻了。

 

“试探-复制的失败”,是在3画廊为他举办的第三次个展,呈现出极简主义抽象的样貌,他完美的美学机制在犹疑中,富有精神性的展开了。

 

展览在在3画廊一号库空间呈现。这是一个废弃的老厂房,被建筑师、艺术家何勇君稍加整理,高润生的第一次个展“小声点”就是在这里发生。非常安静又自信的展出了他新近的11件作品,表达着艺术家职业生涯的序列推进。作品排列有序,区分了3个空间:纯粹复制的探索;空间的追问;以及仓库美学。极简又丰富。

 

这次个展,高润生的抽象推进依然来自于个人直觉的从形象出发,所不同的是,高润生重新发现了塞尚空间,进而被深深的启发,使得他的“复制的失败”是一次完美的精神实验,他完成了颜色和结构分开探讨的哲学思维方式。他同时创造了一个观念:结构线。

 

我猜想这一年的高润生必定读了许多哲学书,新作系列多探讨的是寻常物及其复制;通过结构线、附着在物体上的颜色,也就是绘画语言追问寻常物的主体性和它的荒诞不经。在这里,艺术家的画面的亚光和微光的处理,邀请观者走近画面,怀着好奇心,感受虚无的世界,并把他的克制和理性这些艺术家个人性的东西传达给观者,我甚至可以大胆的定义,高润生的这次个展可以解读为:哲学研究。在这里,美术史上的“艺格敷词”,也就是康德所说的语言和绘画之间的断裂,得到了艺术家极富画面魅力的回应。

 

如果说高润生的个展带来冷艳,林羽龙个展则带来愉悦(仿乔治.桑语,她曾批评年轻的同行福楼拜,你给大家的是孤寂,而我给大家的是慰籍。要知道福楼拜始终是最有威望的现代主义战士)。

 

毕业于四川美院本科,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造型学院大师班的年轻艺术家林羽龙,相貌优美,性情温良,或许内心狂野,但总之他偏于安静,颇有肖邦的感觉。不过,由于家世富裕又不接受资助,所以,一派天真中稍有焦虑,正是这一代年轻的留学生的基本状态。
“弦——林羽龙个展”,是继去年夏天“减”之后的第二次个展。可以看出,在3画廊密切关注这一杰出的青年艺术家的职业发展道路,并热情、缜密的在中国大陆发展他的关注群体。林羽龙绘画,在我看来是关注绘画人群的先决条件。
 

这次个展,在策展理念上动用了画廊空间最富魅力和影响力的教堂空间:一进入高挑封闭的全黑教堂空间,只有一幅大尺幅绘画(220x660cm),用切光灯照耀,远看以为是一部静物电影,近看微微的光芒,像是楼宇又像似漂浮的窗帘,让人感受到冥想般的空灵。和康定斯基完全抹去自然的痕迹正好相反,在这里,艺术家恰恰突出了自然的暗示,站在画面前,感受神秘和自由。这一展陈设计,完美的呈现艺术家极简主义材料美学的内在精神:画布在空间中的表达作为本能的思考。

 

曾经被建筑大师让·努维尔以及杰出的建筑师、艺术家朱小地唤醒和整理的在3画廊教堂空间,和三层月亮空间,充分展示出这一年林羽龙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推进和进展。教堂空间的二层绘画空间,中规中矩的呈现着原有系列的最新成就;而在三层月亮空间则整体推出了他的新系列,咱们暂且称之为“旋涡状”。

 

林羽龙作为写实功底的艺术家,到了德国之后,他完成了彻底的转化,成为一名抽象绘画的探索者实践者。第二次个展,他的工作逻辑更加清晰和内省,他的“线”被他称之为“主动的线”,直接回应了康定斯基的视觉语言内涵的精神性,并被林羽龙轻松甜蜜的呈现了。

 

林羽龙的画面讨论了人类的终极问题:时间和空间。他纯粹的使用叠加色彩在二维空间里制造出虚拟的三维空间,而颜色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流淌,仿佛时间的窃窃私语,而一些私密的、神秘的细节触动了艺术家,不管是现实物、感觉、还是时间影子的移动,都被林羽龙用清晰的视觉语言表达出来,我称之为他本来的气质。抛开艺术史的样式和流派,绘画到了今天,个人视角,使用颜色的天才,是林羽龙无限深入的探索之路。颇有种莫兰迪永恒之沉思的意味。

 

我看林羽龙个展,总觉得徜徉在诗里。流淌的线,像是时间的翅膀,有时展开着漂浮的窗帘,有时像大喷泉流淌,有时翻卷成旋涡状,在他的世界里,感受到精神的愉悦,并且完全没有理由,它如此的天然,多么的骄傲啊,他是时间的宠儿。美国大诗人玛丽安·摩尔在诗歌《当我买画时》中提到:“因此:无论它是什么,都必须被「穿透事物生命本质的剧烈目光点燃」;必须承认造就它的精神力量。”

 

展览同时对林羽龙画面脱离内框的语言系统,做了很贴心的悬挂样式的表达和美学建议。我同事,在3画廊的馆长康甲,身为装置艺术家,毫无保留的贡献了他非凡的空间处理的才华。展览中,两位艺术家的对谈,在官微中也做了发布,值得一读。

 

棉布 在3画廊艺术总监
2019年9月